近來在公共場合低頭安靜地滑著手機的不再只是上班族、大學生、高中生,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有不少父母也會送孩子智慧手機或平板當禮物,但畢竟連大人都容易沉迷於此,給孩子使用時也必須教育適當的使用方式,以免過度沉迷影響身心健康。
為了解台灣兒少家庭使用3C產品的現象,以及親子沉迷程度與互動現況,兒福聯盟於今年初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調查國內各縣市(不含澎湖、金門、連江等離島縣市)之國小五、六年級孩童。
根據兒福聯盟的調查發現,近半數的孩子(48.2%)無聊時曾經主動要求父母提供3C產品給他們玩,平常更是隨身會帶著3C產品(36.6%)。再者,心情會受到3C產品左右的比例也不少,44.9%的孩子表示會因為玩不到而覺得心情差,而18.2%的孩子們沒帶3C產品出門會焦慮不安。上述這些已經達到沉迷的指標。值得注意的是,近三成的孩子都曾經有玩到半夜的經驗。而較沉迷的孩子有34.8%很晚才開始寫功課,不然就是不寫功課,相較於正常的孩子(23.6%)多出11.2%。
但當爸媽的情況也沒好到哪裡,兒福聯盟的調查發現34.9%家長曾經玩3C產品玩到半夜,跟小孩比較起來(29.5%),相差1.2倍;若是從孩子的角度觀察,28.6%的孩子表示自己的爸媽在家多數時間都在滑手機。可見多數家長自己本身也是無時無刻都在使用3C產品的低頭族,也難怪當孩子被限制使用時間時,會忿忿不平表示爸媽玩得比自己還兇。
進一步探究家長與孩子使用3C產品是否會互相影響,調查發現,倘若家長本身就是離不開3C的低頭族,家中小孩也會是沉迷的高危險群。數據顯示,當孩子有沉迷現象時,55.2%的家長也有沉迷的狀況,相較於沉迷程度較輕的孩子,家長僅有32%有此問題。
而值得注意的是,當一家大小皆沉迷在虛擬3C世界裡,已連帶影響真實世界的親子互動。近三成孩子認為父母使用3C產品對他們生活造成困擾,當中困擾最大的是「活動時一直拍照干擾我」(11.5%)、其次為「喜歡在吃飯前拍食物照」(10.2%)、「喜歡藉此掌握我的交友狀況」(9.3%)、「登入我的帳號密碼」(8.4%),以及「未經同意就分享我的照片和隱私」(6.4%)。
另外,也有四成一的孩子覺得想跟父母聊天時,爸媽只顧著看手機而忽略他,甚至有20.9%的孩子曾因為家長介入他使用3C產品的時間,而與父母產生衝突。
在休閒活動方面,59%的孩子認為放假時,爸媽會因為太累太忙讓他在家玩3C產品打發時間,而且有20.3%是經常會這麼做。而57.9%的孩子也曾經認為與其出去玩,寧願在家裡玩3C,而且有13%是常常這麼認為。因此除了宅男宅女之外,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宅童」,近視、體力不佳、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特別多。
為此兒福聯盟執行長陳麗如呼籲,處於數位時代裡,3C產品其實與生活已密不可分,家長們除了要多注意孩子是否過度沉迷,可能也要留意自己使用的頻率,做好身教,才能趨利避害,讓3C產品發揮「讓生活更便利」的目的。因此,兒福聯盟提出了「健康3C用3C」親子運動:
■Control 要規範:
根據美國小兒科學會的歐齊飛醫師(Dr. Gwenn Schurgin O’Keefe)的觀察,他認為iPhone等3C產品的特色其實類似電視,而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父母,滿兩歲以後再看電視;因此建議兩歲以前最好不要讓幼兒大量使用智慧型手機或是電腦。此外,對於年齡在6歲以下的孩子,建議1天頂多使用1個小時,1次最多只能用20〜30分鐘。
■Communication要互動:
根據調查,有近一成的孩子都表達,父母在活動進行中照相以及在吃飯前拍照,相當干擾孩子,另外,父母干涉交友與侵犯孩子隱私,對孩子來說也相當困擾。再者,為數不少(四成)的孩子也表示,父母會因為使用3C產品而忽略他們。建議親子互動應該以親子雙方都感到舒服的方式,也必須是真正可以達到良性互動的方式,別讓3C產品成為與孩子互動或操縱孩子的媒介,讓本來應該是立意良善的互動留下後遺症。
■Company要陪伴:
3C產品能帶來許多便利性,如何從中學到新知、得到益處,而非被3C產品所控制。調查發現,為數不少的父母假日會讓孩子在家玩3C產品打發時間,除了規範孩子的使用時間,父母在假日也應該帶孩子去戶外郊遊、踏青,遠離3C產品,找機會運動並且讓眼睛休息,多些親子陪伴與交流。
Discussion about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