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升照護的便利性與孩子的自理能力,許多家庭會為幼童選購高腳椅,讓孩子能安全、自在地坐著享用餐點。為了確保「兒童用高腳椅」商品安全,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與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合作,今2024年8月於各販售通路,隨機購買10件樣品檢測,結果不合格率高達4成,包括4項構造不合格,1項檢出塑化劑,另有2項標示不合格。
本次檢驗項目包含:品質項目中的「材料(外觀、重金屬含量、塑化劑含量、甲醛釋出量)、「構造」與「穩定性」,以及標示查核中的「商品檢驗標識」跟「中文標示」。消基會說明,然而在2022年,在馬來西亞曾發生一名二歲多嬰兒在高腳椅上用腳踢向餐桌,結果連人帶椅向後跌,並撞傷頭部,經醫護人員診斷後,最終被證實傷重不治,釀成悲劇。因此兒童用高腳椅除需注意整體結構安全,亦需注意是否有孔洞可能讓兒童的手指卡在其中造成危害。而像是塑化劑、甲醛等化學物質,便僅能透過科學檢驗的方式來確認是否有殘留或是超標。
標準局呼籲,消費者應選購貼有「商品檢驗標識」之「兒童用高腳椅」,並應檢視外包裝及商品本體中文標示的完整性,如廠商名稱、地址、電話、適用年齡、產地等資訊。同時亦提醒,消費者購買兒童用高腳椅時必須注意商品是否牢固,組成扣件是否緊固,外觀應無破損、傷痕,如材質為塑膠,是否有龜裂等,並請家長使用前應熟讀使用方法及警告注意事項,若為自行組裝(D.I.Y)商品,操作前應比對使用說明書內零組件數量、規格正確無誤,確實依說明書之方法、注意事項或警告內容執行,以確保安全。
消基會表示,兒童用高腳椅的產品穩定性對兒童安全至關重要,且需有成人陪同使用,勿留兒童單獨於高腳椅上。另外,塑化劑為環境荷爾蒙的一種,會干擾正常內分泌系統的平衡及功能,兒童若長期接觸可能對成長造成影響。
Discussion about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