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內政部調查出生數及結婚率都較前年更低,人口數持續呈現負成長、結婚率也創新低。除了受到Covid-19疫情的影響,晚婚晚育的現象儼然成為趨勢,而普遍為人所知的原因不外乎是低薪資、高物價讓人覺得生活不易,對於結婚育兒需要花更長的時間準備。根據城男舊事心驛站(男士成長暨家庭服務中心)的調查結果顯示,對於男性而言,受到陽剛特質、年齡、社經地位及外在條件等方面的交互影響,雖然對生育感到壓力,但仍具有當爸爸的意願,只是對年紀較輕的男性所承受的壓力更需要外力的介入與幫助。
為了解常被視為經濟提供者的男性們在當前環境對於生育的態度與想法,城男舊事心驛站於2022年4月開始運用網路向年滿20歲的男性進行生育態度的調查,收集到有效問卷為1618份,在這一千六百多份的樣本又以30-39歲佔多數、學歷以大學為主、家庭年收入以40-80萬者最多、沒有不動產者過半數;已婚者為主、以無小孩最多,接著是1個小孩;如有小孩的話,最小孩子的年齡以0-5歲之間最多。
調查中發現,男性最看重育兒過程中「與孩子間親密的連結」及「養育孩子帶來的成就感及滿足感」,而且越認同「養育孩子帶來的成就感及滿足感」的男性,其生育意願也越高。除了與孩子之間的連結與滿足感之外,華人文化對男性生育仍具影響力,調查發現越認同「孝敬順從」觀念的男性,也會越認同「養兒防老」及「傳宗接代」、「促進社會地位」、「符合道德價值」等價值觀,並且也會有較高的生育意願。然而生養小孩不只包含正向感受,也會有壓力與負面感受。在這次的調查裡,男性認為生育要付出的代價包含:經濟壓力、失去自由、精神負擔、教養責任等。若進一步從年齡來看,20-40歲的男性最擔心的是經濟問題;40歲以上的男性則以教養責任為主;因育兒帶來的經濟壓力,會隨著家庭年收入的增加而遞減,一直到家庭年收入200萬以上經濟問題才退居第二,顯見男性的收入多寡對育兒焦慮有一定的影響。
對於生養小孩的好處與代價,世代之間也有不同的溫差。整體來看,年輕世代認為生育帶來的好處下降,但犧牲感受上升。但有趣的是,即使代價高昂,年輕世代的男性仍然會為了親密感、成就感、滿足感而願意嘗試成為爸爸。因此,如何協助男性減輕育兒代價的壓力,並能享受育兒的優勢,城男舊事心驛站提出幾點建議:
一、規劃新手課程,儲備育兒能力:從本次調查中看到無伴侶或尚無小孩以及年紀輕的族群對生育代價的壓力都比有伴侶或有小孩及年長者高。若是能替新手丈夫或是新手爸爸規劃婚前及育後的相關課程,替他們未來的生活多點知識性的協助,並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二、友善男性育兒,推動爸爸支持團體:近年來因為女性勞動參與 改變家庭結構,夫妻共同分擔家務及育兒並兼顧工作是對彼此理想的期待。在呼籲男性積極參與育兒的同時,分擔家庭的經濟壓力、理解男性育兒困難有賴家庭的支持、伴侶的配合以及工作環境的包容;甚至推動爸爸互助平台的建立,以期讓男性在育兒路上不孤單。
三、因應環境變化,落實政策的可行性:面對人口負成長及不婚的現象,中央及地方政府都祭出相關福利政策鼓勵民眾,但實際上容易因為外在的變數,如疾病、政治、金融等,讓效果更為有限。對於提高最低薪資的用心,是否能轉化鼓勵甚至補助以提高企業中在職人員的薪資調漲的可能。再者,房價的居高不下以及物價的上漲也是令年輕人對結婚或是生孩子感到卻步的不爭事實,本次調查中發現無不動產者對外界的支援介入需求較有不動產者高,期待政府能持續規劃出更直接的協助策略。
Discussion about this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