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鑑於近年來食安事件頻傳,有些民眾認為進口食品較安全,但其實也並不盡然。因此,政府除了強化國內食品業者的查核之外,針對進口食品的稽查也更加努力。食品藥物管理署為了掌握全方位資訊,健全我國食品藥物安全管理體制,已於2015年9月2日成立「食藥戰情中心」,導入巨量資料分析技術,瞭解國內外食品與藥物風險趨勢,落實源頭管理,保障全體國民健康。
食藥署食藥戰情中心利用巨量資料科技技術分析2015年1月至12月8日的「邊境通關查驗不合格資料」共計888筆,其中前4名的產品中分類依序為「生鮮冷藏冷凍蔬菜」佔213筆(23.9%)、「食用器具」佔191筆(21.5%)、「茶類」佔118筆(13.3%)及「生鮮冷藏冷凍水果」佔116筆(13.1%)。
除食用器具不符合之標準以耐熱溫度為最高外,其餘3類皆以農藥殘留為主,進一步就前述4類產品中分類進行時序分析,發現具有時間趨勢。食藥戰情中心秘書長馮潤蘭表示,生鮮冷凍蔬菜的不合格情形以8~10月為高峰,「可能與產季或颱風造成國內蔬菜銳減有關」。另外,食品器具類,則為3~5月多驗出「變形」,不合格情況最高。針對巨量資料庫的曲線圖,食藥署可通知海關,分別在8~10月與3~5月對上述2項產品加強查驗。
食藥署未來也將持續彙整相關資料,分析出更具參考價值的資訊,強化風險預警機制,使台灣食品藥物管理一天比一天更好,以維護民眾健康。
Discussion about this post